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uus.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0366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uus.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0373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uus.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03722.jpg"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uus.keshunxy.com/file/upload/202508/19/101504712.jpg" />
8月14日上午,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20层血细胞分离室里,机器的嗡鸣声与人群的交谈声交织成一首温暖的乐曲。床旁,来自衡阳的张征(化名)与周铭(化名)正静静躺着,手臂上输液管内的血液缓缓流过分离机,化作生命的“种子”,即将跨越城市与距离,为两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采集室里,不仅有医护的忙碌,更有爱与感动在流淌。湖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正轻声朗读一封感谢信——那是受捐者姐姐写给张征的,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与敬意。11岁的小儿子小手紧紧攥着信纸,听着听着,稚嫩的声音插了进来:“我长大了,也要像妈妈这样帮助别人。”张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张征是祁东人,三胎妈妈,十次无偿献血的公益志愿者。早在2012年,她就主动加入中华骨髓库,“听说配型成功几率不到十万分之一,但我想,我加入了,就能让希望多十万分之一。”今年1月,她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3月确认高配。面对捐献邀请,她毫不犹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为了让孩子亲眼见证爱心传递,她特意带着他来到现场。
另一张病床上,26岁的退伍大学生周铭神情平静。两年前,他在母亲的带领下无偿献血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6月接到衡阳市红十字会电话,他没有一丝迟疑:“部队教会我为人民服务,母亲让我明白什么是无私。”他的父母和在外地工作的女友都全力支持,“虽无法切身体会患者的痛苦,但希望尽一份力,帮他们重燃希望。”
下午2时,两袋共计52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小心封装进恒温箱,踏上送往患者所在医院的旅程。这一刻,生命的接力棒在无声中传递。
他们的善举,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也离不开衡阳市长期以来在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上的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当天,湖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和衡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两人颁发了纪念证书和“三免”荣誉卡——持卡者可免费游览政府举办的公园并办理衡阳市景区旅游年票、免费乘坐公交车、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享受门诊诊查费减免及优先就诊绿色通道等便利。这一系列暖心政策,让“献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市无偿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