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看34万支钢管的“绿色转身”

   日期:2025-08-19    作者:m1cyb 移动:http://uus.keshunxy.com/mobile/quote/242.html

  

  夏日清晨的天津团泊湖畔,王大爷悠闲地骑着自行车遛早,芦苇随风摇曳,一群白鹭掠过水面。

  “搁几十年前,这个点都不敢开窗,更别说遛早了。”他指着湖对岸的大邱庄镇焊管厂区,“瞧那片工厂的屋顶,光伏板亮堂堂的,烟囱早不冒黑烟了。”

  80年代的静海大邱庄,钢铁交响乐昼夜轰鸣,大家凭借冷轧带钢厂积累的资金“滚雪球”,一个接一个兴办工厂,甚至在全国兴起“大邱庄热”。然而,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此后的40多年,大邱庄集中治理了以“大气、水、粉尘”为重点的污染,取缔和关闭了一批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一场深入彻底的“绿色革命”日复一日改变了大邱庄的肌理……

  作为在大邱庄钢铁血脉中搏动的一员,天津市天应泰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应泰”)的绿色转型中带着“破茧”的阵痛与决绝。

  2021年起,在天应泰“90后”副总经理任家亿的建议下,天应泰以“创新镀锌带钢管行业生产管理模式”为切入点,正式走起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路子。

  “面对绿色转型这个‘硬杠杠’,我们一咬牙,淘汰了近千万元的设备。取而代之的,是15条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型镀锌带焊管生产线。”与老一辈钢铁人相比,任家亿对焊管企业的未来有新的构思、新的期待。

任家亿与一线员工交流生产进度。人民网郭维瑾摄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任家亿花大价钱购置了布袋除尘器等环保处理设施,它们与生产线相连,24小时不间断开启,一旦焊接烟尘浓度超标,就会发出警报,对应的生产机组会就会自动停止运行。

  “从前,干一天下来,脸上、身上都得挂一层土和铁锈,洗好几遍都洗不干净;现在,来时嘛样,回去还是嘛样。”天应泰老师傅朱海军拍拍穿了一天的工服,黝黑朴实的脸上漾满笑意。

  烟尘没了、异味少了、噪音小了……环保投入不是负担,而是新赛道的“门票”。

  得益于“绿色工厂”建设,工人们在“焕新”的生产线上,只需轻点电脑屏幕,生产线就能自动完成大部分生产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30%。在满产状态下,天应泰一天能下线34万支焊管,年产量更是达到百万吨。

  “焊管行业竞争激烈,只有靠创新来赋能增效。”在整齐码放的焊管前,任家亿还向记者展示了每根焊管的“身份证”,“去年,我们在业内最早实现了‘单管单码’,扫码可查原料、生产班组、重量等基础信息,实现全程质量管控及防伪追溯。”

干净整洁的车间与整齐码放的焊管。人民网郭维瑾摄

  从“制造”向“智造”“绿造”转型的不止天应泰一家。在大邱庄,140家焊管企业中,有15家被评级为引领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污染治理、监测监控、环境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标准,成为行业标杆。

  炉火变迁,大邱庄的钢铁产业,挣脱了“烟囱林立”的旧日景象,映照出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绿色转型后的大邱庄,焊管年产量约占全国焊管产量的1/5,全球占比超过15%,先后被评为“中国钢管产业集群名镇”“中国焊管产业基地”。

  “未来,大邱庄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两新’政策,助力新能源货车替代燃油货车,力促移动源有效减碳;另一方面,支持传统产业‘走出去’建厂建仓,在本地打造世界总部基地,探索建设零碳园区,助力区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大邱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殊渊坚定地说。(潘旭海、郭维瑾、实习生齐冠翔)(人民网“行进中国”天津调研采访团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