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风淳 产业兴旺民心聚——记全国文明村镇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

   日期:2025-08-12     作者:6dz0f       评论:0    移动:http://uus.keshunxy.com/mobile/news/137.html
核心提示:8月4日,记者走进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这个拥有千余人口的村庄,正沉浸在获评“全国文明村”的喜悦中。从昔日的普通农业村跃升为

8月4日,记者走进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这个拥有千余人口的村庄,正沉浸在获评“全国文明村”的喜悦中。从昔日的普通农业村跃升为全国典范,康庄村的蜕变并非偶然,而是依靠在党建、产业、文化、治安四个方面实打实的努力。

“村子要发展好,党员就得冲在前头。”村党支部书记刘保林介绍,康庄村把文明创建当作头等大事,党支部牵头成立专项小组,责任明确到每个人。全村推行“‘党员1+N’联户包片”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0至15户村民,带头清扫环境、倡导新风尚、调解邻里矛盾。

“我们修订《村规民约》,把环境卫生、红白事怎么办这些日常事写得清清楚楚,成了全村人共同遵守的规矩。”年轻党员刘鲁生对此感受很深,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风气正了,心气也齐了!

村子强不强,关键看乡亲们的腰包鼓不鼓。这两年,康庄村流转了460余亩土地,引进了楸树种植产业。“楸树全身是宝,能做木材、搞绿化,树叶还能当饲料,赚钱又环保。”刘保林说,随着楸树生长,基地除草、剪枝、施肥等活儿越来越多,为村里的妇女、老人提供了稳定的务工机会。

“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收入60元,比出去打工强!”村民刘希春说,自家4亩地流转给基地可以收取租金,加上在基地务工,一年下来能挣5万余元。

日子红火起来了,康庄人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上级支持下,刘保林多方筹资建起了乡村记忆馆。记忆馆按年代精心复原了从60年代土坯房到90年代平房的样貌,老油灯、织布机、旧农具及 “二八大杠”自行车等承载记忆的老物件一一陈列,还原了当年的“代销点”,并设有展示村史荣誉的长廊。这里成了孩子们了解过去、老人们回味乡情的重要场所。

留住了乡愁,新风尚也在村里悄然兴起。这两年,康庄村建起了162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添置了长椅、健身器材和篮球架,为村民文化活动提供了好去处。村里定期组织“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评选,20余户先进家庭获表彰。全村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的新风日益浓厚。

为了及时化解矛盾、守护平安,康庄村还特意组织起志愿者和退伍军人,成立了“乐活帮·打更巡逻队”。队长刘昌印和刘同印带着队员们,白天巡查田间地头,夜晚穿行村巷角落。“凭着对村里人熟地熟的优势,巡逻中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我们能及时调解或联系派出所,努力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刘昌印说。

康庄村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振兴,既要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也得让精气神提起来。康庄村正是通过一件件落到实处的举措,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最终捧回了“全国文明村”这块闪亮的金字招牌。

菏泽日报 记者 李若生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