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李朝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列为全年十大任务之首,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还特别强调,要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生动形象的表述。
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来源于经济中总需求的拉动,其中消费是核心驱动因素。人类历史上,由于对消费水平不断的期望和追求,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分析生产和消费关系时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的目的”。而生产又决定消费内容和形式,例如工业化催生标准化的商品,信息化推动精准、高效的服务,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好”的消费,促进“好”的生产,“好”的生产又给消费者带来福祉,可以说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提振消费又被赋予更加重要的使命,这是由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要求决定的。
这些系统性布局表明,国家已将提振消费上升为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
此外,提振消费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拥有14亿人口,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已形成4亿多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强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动力强劲,提振消费在我国,有希冀可寻、有信心可依。而长期看,目前我国提振消费政策大多具有中长期性质,如居民增收、消费环境改善等,这表明政策制定者并不追求消费市场短期的快速增长,而是着眼于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长期主义思维有助于形成稳定的消费增长机制,避免政策刺激下的短期波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环境体系,解决制约消费的瓶颈问题,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实现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是真正的“众望所归”。
通过以上构建,“有进有出”理念下的收入增长机制才能有效运转,为消费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源泉。这不同于简单的短期刺激,而是注重收入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是提振消费政策的长期性和系统性思维。
提振消费需要“有进有出”,未来我们希望看到一个以收入增长为根基,以消费升级为导向,通过政策协同、环境优化与民生保障的系统性改革,激活内需市场的深层潜力。这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更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完善分配机制,让消费真正成为连接民生福祉与经济韧性的纽带。立足长远、稳中求进的治理智慧,将推动“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